高风桥,又名高风翘,1929年8月出生,法库县法库镇人。1937年至1942年,在法库县城内的小学、高小读书。1943年至1945年8月,在法库国民高等学校补习科读书。1945年9月至1948年秋,在法库中学(后改为辽北省第六中学)读书。

       1948年9月,高凤桥在辽北六中读书时参加了中共法库县委的征粮工作队,走上了革命道路。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48年末至1949年1月,先后在法库三区(大孤家子)、法库一区(孟家窝堡)参加支前工作和创办夜校。1949年2月,担任东北南下干部进关大队第六中队第一小队文化干事。1949年5月,随军南下到江西省工作,历任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江西省委办公室干事、团省委组织部干事。1951年11月,调到江西省委组织部工作,历任省委组织部干部处干事、副科长、审干办公室科长、审干办公室副主任、组织部办公室主任。此间(1959年9月至1960年7月)在江西省永修县马口公社蹲点,兼中共永修县委第二书记。1962年7月,调到华东局组织部干部处工作。经常深入到华东各省(市)城市郊区、公社蹲点,调查研究,了解情况、掌握第一手资料。1964年10月起,先后参加山东省委济宁市“四清”工作团、安徽省委定远县“四清”工作团,开展“四清”工作。

       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后,高凤桥受到错误审查,并被下放到“五七”干校劳动。1970年4月,调到上海市革委会郊区组工作,任该组的办事组组长。1974年5月因患动脉血栓接受截肢手术。术后,在行动十分不便的情况下,仍与常人一样照常工作,不谋私利,积极奉献,受到了广泛的赞扬和尊重。1978年3月,调到上海市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(后改为上海市水利局)工作,任党组成员、办公室主任。1984年3月,离职休养。

       高凤桥离休后仍十分关心上海的水利事业,为了记述上海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,积极参与了《上海水利志》的编撰工作,担任《上海水利志》组委会委员、编辑室副主任。并组织评审和修改了《上海水利志》志稿、开展了多次关于水利志的专题讨论,使志书能充分体现上海市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,为上海水利系统在全市率先完成专业志编纂工作做出了贡献,受到了国家水利部史志研究室的充分肯定和赞扬。

       1996年,高风桥的心脏病加剧后,一方面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;一方面以泰然坦荡的胸怀面对死亡,在向组织递交的《我的留言》中,提出逝世后“不举行任何形式的告别仪式;不要骨灰,骨灰顺其自然,归其自然;不要成立治丧组织,不发讣告;家里不设灵堂,不挂带黑纱的黑白遗照”,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宽广胸怀和革命情操。

       1999年6月29日,高凤桥病逝于上海华山医院,终年70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