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代是中国历史上信仰佛教极盛的一个朝代,建国后统治者将佛教定为为国教,并大力提倡,中期以后,香火极盛,达到空前绝后的程度。

  辽朝建国之前,契丹人并不佛教信仰。随着对外征服战争的扩大,契丹人接触到汉族和女真族的佛教。为了使被掳掠的汉民能够在迁徙地稳定生活,契丹统治者开始容许佛教的存在和发展。这种适应开拓疆域需要而采取的宗教政策,是从辽太祖(907——926)开始的。从时间上讲,辽代佛教与北宋佛教大体相当;从来源上讲,都是接续唐五代的佛教,受域外佛教传入因素的影响不大。然而,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,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,辽代佛教在许多方面呈现出与北宋佛教完全不同的特点,寺院经济的发展就是一个重要方面。